【指數暴跌的心理準備】 作者 : Jackie Chien
在市場裡面,很多人高興地說,早就叫你們賣了,如果早賣了,不就沒有帳損嗎?這樣子進行價差操作,也沒有對或錯,可以加速累積資產的速度。
你問我有沒有賣呢?
沒有。除了原本設定是短線操作練功力的股票,大約三成的比例外,其餘持有的股票裡面,幾乎90%的股票都沒有動。
帳損是否嚴重?
帳損當然很嚴重,但這必須是我要面對的帳損。因為以前不喜歡帳損,總是喜歡衝進衝出,可是要抓到衝進衝出的點,很難。
而且有一點很奇妙的是......賣了很難買回來,人性如此。
所以,我這幾年都設定,未來不管行情如何,只要股票本質沒有太大變化,我是不買賣的。
舉我的「慘狀」可能大家還不是很懂。
來舉郭台銘先生為例吧!台股萬點迄今,郭台銘身價蒸發268億元,但是今年股息只領了71億元,這樣子算是賺還是賠呢?
如果是一般投資者,可能會想......高點賣掉股票,棄息,等到低點再買回來,不是更好嗎?
撇開法律經營權的問題,單純看股票操作,郭台銘先生應該不會這麼做,很多投資者也不會這麼做,這就是差異點所在。
關心的是價差,屬於投機的概念。
關心的是股息,屬於投資的概念。
投機並非不好的名詞,透過適度的投機價差操作,可以更快速地累積資產,但這個價差操作,一定要有標準,不是漲了賣,跌了就買,而是要預設一定的區間。
區間沒有到,就是持有,享受股息這件事情,就像是買了一頭牛,每天都可以喝牛奶,但是牛的價格是多少並不重要。投資者持有的過程中,只要關心一件事情,這檔股票是否值得當初繼續持有的標準。
與各位分享~~